宪法与砖刀(十二)(小说)
2080年清明,宪法方舟突然返回近地轨道,化作九十九座萤石碑林降落湖南山村。每座碑刻着不同时代的宪法条文,碑底深埋着李卫国当年收集的乡土——最后的碑文显示:“宪法远征结束,今归葬故土,因法治终须扎根大地。”
2080年清明,宪法方舟突然返回近地轨道,化作九十九座萤石碑林降落湖南山村。每座碑刻着不同时代的宪法条文,碑底深埋着李卫国当年收集的乡土——最后的碑文显示:“宪法远征结束,今归葬故土,因法治终须扎根大地。”
2065年谷雨时节,法治文化馆的量子钟突然倒流回1954年9月20日——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的历史时刻。监测显示,北墙深处的萤石晶体产生了时空涡旋,将整个文化馆拉入了宪法诞生的原始场域。
2085年惊蛰,碑林中心突然生长出九棵萤石树——那是李卫国1955年埋下的宪法种子,历经百年终于发芽。树身天然显现宪法条文,叶片是由历代宪法单行本化成的结晶,每当风吹过,便发出人大代表表决时的“通过”声。
2075年立春,宪法方舟的量子图谱显示异常波动——萤石晶体正在与宇宙大爆炸初期的原始法则产生共振。李竹心的曾孙女李星瞳在监测屏前发现,太爷爷李卫国的砖刀影像正在银河系旋臂间砌就新的星际公约。
2050年立春,法治文化馆的智能导览系统突然播报异常数据:北墙基础沉降0.3毫米,触发1954年宪法手稿保护机制。当工程师钻孔探查时,钻头在五米深处撞上了金属容器——那是李卫国埋于1955年的“百年时间舱”。
“你爷爷啊...”张建军在葬礼宴席上喝多了米酒,手指蘸着酒水在桌面画宪法结构图,“能背完一百四十三条宪法正文,却背不会一句‘领导慢走’。”